杨振宁先生生平
杨振宁与妻子杜致礼
1944年,年仅22岁的杨振宁以物理学硕士学位的身份,在西南联大附属中学担任教职一载。
任职期间有不少优秀的学生代表,杜致礼便是其中之一。
在那时,杜致礼的家庭尚无翻天覆地的巨变,她的父亲杜聿明依旧担任着国民党的高级军职,她的生活洋溢着无尽的幸福。
杨振宁后来踏上了前往美国的留学之旅。而他与杜致礼的再次相逢,则发生在1949年的那个圣诞节。
杨振宁与友人一同步入普林斯顿的一家中餐馆进餐,不期然邂逅了正遭遇家庭巨变的杜致礼。
两人怀着对祖国的深切眷恋,一位在这陌生的异域他乡倍感孤寂,于是不久便开始了交谈。
对于杜致礼而言,杨振宁堪称一位稳重而成熟的前辈,与之相处,他总能体会到那份踏实与安全感。
至于杨振宁而言,杜致礼乃一位生龙活虎、性格开朗的姑娘,她使得杨振宁这位常年在实验室中埋头苦干的学者,得以时常保持愉悦的心情。
于1950年8月26日这一天,杨振宁与杜致礼携手步入婚姻的圣堂,自此,两人的生活便如同和谐的音乐,琴瑟共鸣,共谱美满。
杨振宁与杜致礼的婚姻生活堪称美满,他们的子女亦各展所长,在事业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。
五十载金婚的温馨时光过后,2003年杜致礼因病离世,而杨振宁亦因挚爱的妻子离他而去,陷入了深沉的哀伤之中。
那段时间,无疑是杨振宁人生中最为悲痛的时光。
正是在这一刻,翁帆悄然走进了杨振宁的内心世界。
杨振宁与翁帆
翁帆与杨振宁于1995年相识。
在那个阶段,华人物理学会选定汕头大学作为会址。身为汕头大学学子,翁帆因卓越的表现脱颖而出,受委以重任,负责接待来宾。她主要接待的贵宾包括杨振宁夫妇。
沿途,翁帆凭借其周到细致的照顾,使得杨振宁夫妇在旅途中倍感舒适。杨振宁夫妇对这位年轻女士甚是满意,并与她合影留念,以此作为珍贵的纪念。
2003年,杜致礼去世。
翁帆对于此事依旧蒙在鼓里,即便在圣诞节之际,她亦不忘向杨振宁夫妇寄去一张充满祝福的贺卡。
收到圣诞卡片后,杨振宁拨通了翁帆的电话,向他娓娓道来家中发生的种种。翁帆这才得知了杜致礼不幸仙逝的消息,她的心情显得尤为沉重。
杨振宁与翁帆久未谋面,遂诚邀她赴中文大学相聚。
这次见面,对话轻松愉快。
青春洋溢的翁帆,为杨振宁那颗曾长期笼罩在阴霾之下的心灵,带来了温暖的慰藉。
随后的时光里,每当闲暇之余,杨振宁便习惯性地与翁帆促膝长谈,而翁帆也逐渐将此作为每日的例行公事。
在层层的交流与互动中,杨振宁与翁帆之间的情感纽带日渐紧密。
在2004年12月24日,两人共同步入了婚姻的殿堂,领取了结婚证书。
人们对于他们两人的婚事充满了难以置信,他们觉得杨振宁已82高龄,而翁帆才28岁,如此悬殊的年龄差距,怎能单纯因为爱情而走到一起呢?
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冷嘲热讽,针对翁帆与杨振宁的婚礼,质疑声此起彼伏,意图借此影响他们的婚姻幸福,使之蒙上阴影。
杨振宁在步入婚姻殿堂之前,便已对如此情形有所预判,因而对周遭对他言论的种种议论,他选择了淡然处之,不予理会。
翁帆与杨振宁本持相同的见解,正因如此,他们才得以结伴同行。
他人的观点并未对杨振宁与翁帆的日常生活造成干扰,他们依旧保持着甜蜜的相处之道。
纵然杨振宁与翁帆在步入婚姻殿堂后,因年龄差异而在某些议题上存在分歧,然而这些分歧并未对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。
尽管杨振宁已步入八十高龄,他的身体状况依然健朗,以至于在攀登山岳之时,翁帆甚至需依赖杨振宁的扶持方能前行。
那是2005年4月的一个明媚日子,杨振宁携同家人一同踏上了攀登黄山的征程。
翁帆平日鲜少锻炼,因此爬至中途便已疲惫不堪,后半段路程几乎全赖杨振宁扶持。
杨振宁边走边开玩笑。即便我步履维艰,却依然钟爱紧握你的掌心。每当我与你相牵,那份坚实的安全感便油然而生。
翁帆累得气喘吁吁,不禁感慨道:“身体之健壮,实乃至关重要。我定当从今往后,着力锻炼,以保身体康健。”
此语方落,四周众人无不忍俊不禁,笑声此起彼伏,一时之间,气氛变得尤为融洽。
杨振宁与翁帆的婚姻已走过了19载春秋,曾经对他们的爱情表示怀疑的人们,也渐渐开始相信他们之间洋溢着真挚的爱意。
杨振宁的物理成就有多大?
杨振宁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,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。以“杨-米尔斯规范场论”“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”和“杨-巴克斯特方程”为代表的学术成就是人类科学殿堂中璀璨的明珠。他在粒子物理、场论、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等物理学多个领域取得的诸多成就,对推动这些领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。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、美国艺术与科学院、俄罗斯科学院、英国皇家学会、日本学士院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科学院的外籍院士或名誉院士,获颁国内外20余所知名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。除诺贝尔奖外,他还获得了拉姆福德奖、美国国家科学奖章、富兰克林奖章、科学成就鲍尔奖、爱因斯坦奖章、玻戈留玻夫奖、昂萨格奖、费萨尔国王国际科学奖、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、求是终身成就奖等。1997年,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一颗国际编号为3421号的小行星,正式命名为“杨振宁星”。
杨振宁说过,物理学不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算题,是要推动一个国家的进步。
他用一辈子,实践了这句话。